画,无论怎么画,如何画,总是围绕“写象”与“造境”而展开,从观念到技术,从外象到内涵,用自己的语素表达自己的“心觉”,所营造的物象气境,即来源于“存在”又远离于“存在”,如果觉得很完美,不存在一定的缺失,未必是一种成功。因为没有缺失,就没有个性,没有个性谈何成功?——李明久
李明久:生于1939年,吉林榆树人;号长白人、踏山者别署卧山堂主。河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。擅长山水画,师承关松房、王仙圃、尹瘦石等名家。河北省政协委员,现为河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,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家、河北省管优秀专家、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,河北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。 出版有:《李明久画集》、《李明久山水画集》、《当代中国画名家——李明久》、《河北当代国画优秀作品集——李明久》等个人画家多部,作品曾入选《百年中国画大展》和《中国美术全集》等。
李明久说,多年来,无论作画与否,行止坐卧,或闲或忙,都会有一团东西在头顶上盘绕,这东西不召自来,挥之不去。是什么呢?没有别的,无非画事。
画事无形而有意,如影随形,不离李明久左右,这恐怕有点像庄周梦蝶,乃是翩然之心所致。由此证明,他没活在别处,而是活在画里。行也是画,止也是画,作画时是作画,不作画时也是作画。这是一种状态,在这样的状态里,人与画已经悄然浑化,人即是画,画即是人,人与画浑然不二。
|水墨点彩 李明久:思考人与大自然的隔膜与沟通,始终是创造我的艺术世界所不断探求的课题。最终,我是怀着极大的热情,以从老师那里学到的传统笔墨功夫,尽力如实地去描摹大自然。以“似”与“不似”为判断的标准。这种一元性的标准,明显地流露在我的全部早期作品中,即便在表现手法上也捉摸出一些新花样,但终不能令人满意。
在困惑中我发现了自己较低能的表现技巧和幼稚的审美心理,是与大自然的沟通的隔膜。这就是我的艺术世界必将发生演变的必然结果。这种演变表明了我的审美心理向深层结构的升华,单一性的艺术技巧,产生变异和高度的归纳,进入这一阶段的作品,多以水墨点彩的样式构成我的艺术世界新的美学特征。这是我的艺术道路所经历的第一个转折点。
|刚猛之境 李明久:大自然最初的诱惑,是她的外象使我为之陶醉。可以说我最初的艺术追求,是从写实主义开始的。虽然骗去我许多精力,但也给了我许多补偿。我感到对艺术更深的领悟,并非是多余的。大自然的内力和活跃生机,画家是通过外象触摸到的。我不相信那种玄而又玄的道理,不靠任何媒介产生悟性。 画家对大自然这个生灵的对话,始终是以自己的认识能力支配自己。从认识——表现——作品三阶段连接,就是相互间语言的交叉和传递的过程所完成的创作过程,气脉和血流是相通的。为此,在我展开绘画行为时,顿感神游意驰,不能自已,觉得我就是自然,自然就是我。这就是对我早期的艺术创作体会的总结。